首页
|
全景学会
|
党建
|
联系我们
EN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 首页 >>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第26页
干热岩勘查技术高峰论坛暨地热专业委员会委员大会顺利召开
来源 : 地热专业委员会 | 发布日期 : 2019-07-15
返回上一页
多吉院士作报告
1 / 6 页
武强院士作报告
2 / 6 页
王贵玲研究员作报告
3 / 6 页
论坛现场
4 / 6 页
野外考察现场
5 / 6 页
周健研究员宣读文件
6 / 6 页
6月28日,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中国地质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地质学会地热与矿泉水专业委员会承办的“干热岩勘查技术高峰论坛暨地热专业委员会委员大会”在山东省威海市举行。论坛围绕我国干热岩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成果进行交流,以
进干热岩研究领域最前沿的理论研究向成果转化,进一步
动我国干热岩领域技术创新。
一、专家研讨我国干热岩勘查开发现状
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武强,中国地质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研究员王贵玲,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召平等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地勘单位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共同出席了本次高峰论坛。
“我国干热岩资源分布广泛,在中国大陆,高温热显示主要出露在喜马拉雅地热带上,包括西藏、云南和四川西部地区,高温地热集中沿南北向断陷盆地分布。”多吉院士说。
多吉院士表示,中国工程院目前正在实施“我国干热岩地热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战略研究”课题,主要针对干热岩地热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问题,通过我国干热岩地热资源赋存概况和勘查、利用
况开展调查,分析我国干热岩地热资源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国外干热岩地热资源勘查及增强型地热系统开发对我国干热岩利用发展的启示;以典型地热田为代表,分析我国干热岩地热资源勘查及增强型地热系统开发利用前景,为我国干热岩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战略研究建议。
二、加强干热岩勘查技术攻关
“有些国家在干热岩领域已开展20-40年的探索,在干热岩勘查评价、热储改造和发电实验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我国干热岩勘查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研究员王贵玲表示。
“我国地热资源潜力巨大,岩热型地热资源潜力也很可观,大陆3.0-10.0千米深处干热岩资源总计约为2.52×1025J,约合856万亿吨标准煤,是我国2015年能源消耗总量的4000倍。但是岩热型地热资源开发面临技术难题,存在主要技术瓶颈,开发利用不足。”王贵玲说,“下一步我们要开展干热岩勘查开发关键技术研究,攻关形成热储改造和监测技术系列,选择共和盆地、羊八井等地区作为干热岩资源开发及增强型地热系统试验场地,实施热储建造、裂隙监测、试验开采等,掌握干热岩开发的核心技术,建成中国首个、世界领先的干热岩开发示范区,我国岩热型地热资源预计到2035年将获得快速发展。”
三、山东深部地热调查项目受关注
本次论坛组织专家学者到山东省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山东省文登-荣成-威海地区深部地热资源调查”项目进行实地考察。
“地热的开发利用对山东省打赢污染环境攻坚战,增加新的能源矿种具有重要意义。”山东省地矿局党委常委、副局长徐军祥说,“该项目是山东省地矿局第一大队在胶东地区施工的最深的地热勘查孔,钻孔设计深度达3000米,旨在通过勘探查
地热资源的地质条件,评价地热资源储量,为下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早在2016年,山东省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组织实施的“山东蓝
半岛经济区干热岩资源潜力调查评价”项目,测温孔在2000米深度温度达114℃,揭示了胶东地区深部地热资源的潜力。同样由该队实施的现场项目,技术先进,全孔取芯,地热显示
显。通过进一步研究,将促进深部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在山东地区的发展。
四、组织专家研讨
会上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江海洋、张永春就山东省干热岩资源勘查实践
况作了详细汇报;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马峰就干热岩地质勘查技术要求作了详细阐述。随即,专家学者就上述两个方面展开深入的研究探讨,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五、中国地质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
中国地质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蔺文静向大会代表做了“2014-2019年地热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报告”。展示了工作成果,分析了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方向。
中国地质学会周健研究员宣读了中国地质学会批准换届的文件,并公布了地热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向地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贵玲、秘书长张薇、副主任委员代表及委员代表分别颁发聘书并合影留念。
第二届委员会秘书长张薇就地热专业委员会未来工作规划做了详细的报告。提出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和工作目标。
相关链接
▪
院士专家齐聚清凉夏都共谋清洁能源开发利用...
▪
《地质学报》、《地质学报(英文版)》和《...
▪
2019年全国青少年地学夏令营江西营成功...
▪
地质类工程教育专业认
2019年上半年结...
▪
中国地质学会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分会成立大...
▪
2019年上半年地质勘查行业形势分析
▪
2019年全国农业地学学术研讨会在宜宾召...
▪
发挥地学科普优势助力精准扶贫工程 201...
▪
地学科普助力精准扶贫 2019年甘肃省城...
▪
全国煤及其共伴生矿产资源青年地质论坛在青...
▪
干热岩勘查技术高峰论坛暨地热专业委员会委...
▪
山东省首届勘探高峰论坛举办新泰市泉沟镇获...
▪
国内地勘行业首台5000米多功能变频电动...
▪
西藏地质学会组织召开冈底斯-喜马拉雅成矿...
▪
从“金钉子”到“讲好地球故事” 贵州省地...
▪
自然资源系统为长宁抗震救灾提供专业支撑
▪
“浙江省典型重金属及有益元素生态地球化学...
▪
西藏地质学会举办2019年度上半年地质灾...
▪
甘肃省地质学会联合举办学术报告会
▪
世界华人地学研讨会在长春召开
▪
地质科学须在解决重大资源环境问题中得到发...
▪
第九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研讨会在长春召开分...
▪
350余位华人地质学家聚长春分享最新研究...
▪
中国地质学会成功举办“全国防灾减灾日甘肃...
▪
中国地质学会开展第50个“世界地球日”主...
▪
中国地质学会《生命探索•人类起源》科普图...
▪
中国地质学会2019年秘书长工作会暨科普...
▪
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财务风险管控意识 中国...
▪
中国地质学会期刊处刘志强和刘恋同志分别获...
▪
“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
前至距今2...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分支机构工作动态
省级学会工作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