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地球故事,繁荣农村科普,助力乡村振兴 | 吉林省地质学会2024年全国科普日暨吉林省第二十二届科普周主场活动举办 |  | 来源 : 吉林省地质学会 | 发布日期 : 2024-09-25 |  |
|
|
 |
|
 |
9月22日,吉林省地质学会2024年全国科普日暨吉林省第二十二届科普周主场活动——小洋桥寒武奥陶地质文化村揭牌仪式在江源举行。 |
受中国地质学会委托,中国地质学会吉林会员中心主任、吉林省地质学会理事长韩晓峰,白山市江源区委书记李江波出席活动,并同与会嘉宾为小洋桥寒武奥陶地质文化村揭牌。长春市政协副主席、吉林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院长、吉林省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孙丰月主持揭牌仪式。 |
韩晓峰在活动中致辞。他说,小洋桥寒武—奥陶地质文化村”以地质+自然教育的模式申报成功,这既是江源区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范例,同时也是吉林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与江源区产学研合作、助 地区矿产经济腾飞和高质量发展的成功实践。希望小洋桥寒武—奥陶地质文化村继续以地质演化史为魂,以长白山365里路江源区全域旅游大环线—小洋桥寒武奥陶地质文化村生态旅游为脉,将一个个地质遗迹 联起来,讲述好小洋桥村从宇宙洪荒到秀美山川,从远古海洋到现代陆地的地质变迁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 发展故事。同时,要进一步 进地质文化长廊、科普馆、民俗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集生态旅游、地质研学、地质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地质文化村。 |
白山市江源区副区长陈涛在致辞中表示,江源区委区政府将会持续践行“两山”理念,充分落实好省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和第一批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政策要求,保护好小洋桥寒武奥陶系界线层型剖面,为广大地质学家“探索地球”提供重要的支撑。同时,将深刻把握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涵,依托国家级地质文化村这个“名片”,全面 动地质+非遗+旅游+康养+乡村振兴有效融合、协同发展。江源区将深入挖掘寒武奥陶地质文化的历史价值和重要意义,扎实做好科普、研学等宣传教育,真正让“地质热”在小洋桥发扬传播,将其打造成促进乡村振兴的“地质之星”。 |
吉林省白山市大阳岔镇小洋桥村有世界上最好的裸露在地表的地层剖面,记录了地球历史上重大的进化事件,科学家们以此研究海洋生物进化和地球五亿年的演变历史。吉林白山大阳岔小洋桥剖面于2023年10月被认定为全球奥陶系底界标准辅助界线层型(SABS),为全球探讨寒武纪——奥陶纪之交生命进化、环境演变、大地构造演化等提供了一个时间标尺,也为剖面所在地——吉林白山的科普旅游、研学教育和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地质文化元素。2023年由白山市江源区申请、吉林省地质学会 荐,小洋桥村成功申报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文化村——小洋桥寒武奥陶地质文化村。小洋桥寒武奥陶地质文化村的揭牌活动将开启小洋桥村地质文化+科普+研学+旅游等建设美丽乡村的新征程,必将为地区乡村振兴起到 动作用。 |
此次科普周活动中,吉林省地质学会还联合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在前卫南区敬信报告厅成功举办科普讲座“追寻时空记忆,欣赏化石之美”。作为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本次讲座不仅是一次科学知识的分享,更是一次激发思考、引导探索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