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5月06日 
返回上一页

中国地质学会开展地质文化村(镇)申报培训
来源 : 中国矿业报   |   发布日期 : 2020-08-19
中国地质学会第一期地质文化村(镇)申报培训班8月15日在江西省赣州市举行。本次培训旨在推进地质文化村建设,支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拓展地质调查服务领域,推进地质工作转型升级。

此次培训班是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指导,中国地质学会主办,江西省地质学会协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朱立新作开班讲话。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部主任邢丽霞,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遗迹调查监测室主任董颖,中国地质学会副秘书长、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办公室主任何庆成等专家详细讲解了地质文化村建设总体思路、工作实践经验、技术理论要求及运营管理等内容。

地质文化村(镇)是什么?为什么要建设地质文化村?地质文化村的建设理念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朱立新表示,地质文化村就是依托地质资源禀赋,通过深度挖掘地质科学和文化,将其与乡村、乡镇建设相融合,发展特色产业和经济,提升乡村、乡镇生活品质和文化内涵,形成宜居宜业的特色村镇。建设地质文化村(镇)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和探索,是落实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目标、建设美丽乡村、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推进地质调查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是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建设地质文化村的理念是以地质为基,文化为魂,融合为要,惠民为本。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必须牢固围绕“地质”这个核心,将地质内容贯穿地质文化村(镇)建设的始终。近年来,地质遗迹调查工作的开展为地质文化村(镇)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地质调查局和相关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积极探索地质遗迹调查成果支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地质工作转型发展新途径,先后在浙江嵊州白雁坑村等开展了探索工作,提出了“地质文化村”这种新的乡村发展模式。

按照工作部署,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地质学会共同发挥优势,以服务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国家战略为导向,按照“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的总体要求,加快构建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工作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共享共建机制,通过示范村建设,加强成效推广宣传,树立并扩大“地质文化村(镇)”品牌影响力,推动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空间开放、产业鲜明、生态宜居、文化丰富”的地质文化村(镇)格局和乡村发展新模式。

为做好地质文化村(镇)建设、申报、推荐工作,按照地质文化村(镇)有关规定和办法,根据全国地质文化村(镇)建设申报实际需求,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学会决定举办本期地质文化村(镇)培训班。浙江省嵊州市白雁坑村、江西省兴国县高多村、浙江省仙居县金村作了典型经验交流。共有来自全国各省级地质学会,各省、区、市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地调队伍,高校,村镇和社会企业等单位的近200人参加了培训。

作者:张丽华
主办:中国地质学会|网站备案:京ICP备05032737号
首页|地质文化村简介|建设工作指南|评审授牌和监督管理办法|星级评定标准|视觉识别基础系统|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中国地质学会 邮编:100037 电话:010-68999020 邮箱:chengxintixi@yeah.net
转载请注明来自中国地质学会
建议使用IE11以上浏览器,分辨率72